詳細介紹
東莞市松山湖創意生活城城市更新項目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報告的公示
土地使用權人: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單位:廣東貝源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怡地工程有限公司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協作單位: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
二〇二一年六月
摘要
東莞市松山湖創意生活城城市更新項目地塊(以下簡稱“目標地塊”)位于東莞市松山湖迎賓路和工業西路交叉口東北側,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3°53'55.01",北緯23°0'20.51",總占地面積為177899 m2,其中包括一期地塊139293 m2,二期地塊38606 m2。目標地塊土地利用現狀為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文化娛樂用地、社會福利設施用地和公園綠地,未來規劃為R2(二類居住用地)、C2(商業金融業用地)、C3(文化娛樂用地)及S1(城市道路用地)。
因目標地塊用地涉及《東莞市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土壤環境管理實施方案(試行)》(東環辦[2018]19號)及《關于印發<東莞市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土壤環境管理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東環〔2018〕310號)中的“擬流轉、出讓或用途變更為住宅用地(包括城鎮住宅用地、農村宅基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包括機關團體用地、新聞出版用地、教育用地、科研用地、醫療衛生用地、社會福利用地、文化設施用地、體育用地、公園與綠地、公共設施用地)” ,屬于東環辦[2018]19號中“疑似污染地塊”和東環[2018]310號中“適用范圍”地塊,土地使用權人應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委托開展初步采樣調查工作并編制調查報告,按要求報市生態環境局,特此,土地使用權人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委托廣東貝源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怡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調查聯合體”)開展目標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其中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怡地工程有限公司為調查聯合體之一,主要負責報告附件資料整理。
調查聯合體于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對目標地塊開展了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分為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在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期間,項目組通過資料收集和分析、現場踏勘及人員訪談等方式對目標地塊與相鄰地塊歷史和現狀、地塊主要活動與環境狀況等進行了調查,目標地塊歷史沿革清楚。
目標地塊與相鄰地塊歷史和現狀、地塊主要活動與環境狀況總結分析如下:
(1)目標地塊在2002年10月之前為寮步鎮石龍坑村集體所有,用地性質為荔枝園、山林地,在目標地塊西北角有小部分低洼為地塊邊界線以北原石龍坑水庫的小分流,目標地塊西南角和地塊東南角分別有一處池塘,目標地塊范圍內歷史上無養殖活動、無工業企業存在。
(2)2002年10月,地塊完成征地手續被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收儲,規劃為建設用地,利用現狀為山林荒地、空地。2002年“打鐵嶺”、“何屋嶺”等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被征地后,均進行了區域內山林地推填平整活動,其中目標地塊所在地“何屋嶺”的荔枝園山林地土經削平后回填至地塊邊角的低洼和池塘,目標地塊的推填土不涉及區域內山林地以外的外來土。目標地塊范圍內低洼區域的平均回填深度約1.5 m,低洼回填面積約為4721 m2,低洼回填土方量約為7081 m3,池塘區域的平均回填深度約為2.5 m,池塘回填面積約為23706 m2,池塘回填土方量約為59265 m3。2006年創意生活城開始動工建設,于2008年建成,后進行招商使用。
(3)2010年6月至今地塊出讓給東莞市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接管。2013年開始,地塊內各商鋪陸續清退,清退后的商鋪均處于閑置狀態;截至2021年1月,地塊內各構筑物完好,地塊內除松山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社衛中心”)、KFC未搬遷停業外,其他商業街和飲食街店鋪(主要為餐飲店、食品店、服裝店、休閑娛樂場所)、青少年活動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均處于閑置狀態,其中部分空地區域有社會車輛停放,地塊的東北部在疫情期間被政府征用作為境外物流接駁點;2021年3月,地塊進行圍蔽,并于2021年4月完成圍蔽。目前,地塊處于關停更新重建狀態。從地塊現場踏勘所見,地塊建構筑物均有硬化,臨近月荷湖畔的公園綠地裸露土壤多為原荔枝園樹林土。目前,目標地塊為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儲備土地,正在辦理收回手續。
(4)目標地塊商業辦公生活污水和飲食街餐飲廢水、與社衛中心連接的位于地塊紅線外的醫療廢水處理站管網沿線,可能會對地塊內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響;地塊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可能對地塊內土壤及地下水環境質量造成影響;生活垃圾房位于地塊東側的綠化公園,暫存轉移期間可能會對地塊內土壤及地下水環境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目標地塊的潛在污染來源為項目地塊建設期間擾動內的開挖平整土地施工過程,區域涉及整個地塊。因此,本項目中的潛在污染區域范圍確定為整個目標地塊范圍。其中,目標地塊飲食街餐飲店后廚、配電間、發電機存放區域、垃圾房、停車場、社衛中心以及地塊內雨污管網沿線列為重點關注區域。本地塊潛在的污染物主要為石油烴和重金屬(銅、鉛、鎳、六價鉻、汞),主要污染介質為土壤及淺層地下水。
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中的土壤初步采樣調查于2021年3月4日~2021年4月1日完成,地下水監測井于2021年3月8日~3月13日建立,地下水樣品于2021年3月16日采集并送往實驗室檢測。此次初步采樣調查委托普羅(廣州)勘察服務有限公司進行土壤鉆孔與地下水井建井、由廣東貝源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本次采樣及檢測分析工作。
項目組按照技術要求對污染源識別階段確定的每個潛在關注區域布設檢測點,結合專業判斷布點法和系統布點法劃分采樣單元,本次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點位布設密度不低于40 m×40 m。在可能存在潛在污染的區域共設置119個土壤采樣鉆孔點(監測點),單點最大調查深度10 m,共采集519個土壤樣品(不含包現場平行樣,含2個對照土樣),分析了《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1基本項目中的重金屬和無機物7項、揮發性有機物27項和半揮發性有機物11項,共計45項必測檢測項目,以及地塊需關注的特征污染物石油烴(C10-C40);在地塊上游、社衛中心附近、地塊中部(飲食街和商業街)、地塊下游等區域,共布設5個地下水采樣點,共采集5個地下水樣品(不包含現場平行樣)用于調查淺層地下水水質,地下水檢測項目包括常規指標、重金屬和無機物,主要為常規項目的pH、渾濁度及重金屬項目中的銅、汞、鎘、六價鉻、鉛、鎳和無機物項目中的砷,以及地塊需關注的特征污染物石油烴(C10-C40)、動植物油類。
通過實驗室分析結果總結如下:
(1)在送檢的519個土壤樣品中(不包含平行樣),7種重金屬和無機物(銅、鎳、汞、砷、鎘、六價鉻、鉛)均有不同程度的檢出,上述檢出的重金屬檢測結果均未超過目標地塊第一類用地的風險篩選值。
(2)在送檢的土壤樣品中,石油烴(C10-C40)存在不同程度的檢出,但所有土壤樣品檢測結果均未超過第一類用地的風險篩選值。
(3)在送檢的土壤樣品中,揮發性有機物檢出有4種,檢出項目為甲苯、乙苯、間,對-二甲苯和鄰-二甲苯,檢出點位數共3個,檢出樣品數共3個,檢測結果均未超過第一類用地的風險篩選值。
(4)在送檢的土壤樣品中,半揮發有機物均未檢出。
(5)在地下水常規指標中,有3個地下水樣品濁度超出《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 -2017)中Ⅲ類標準限值(3 NTU),最大超標倍數為13。有3個地下水樣品pH值超出《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 -2017)中Ⅲ類標準限值(6.5-8.5),屬于《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IV類標準限值范圍(5.5-6.5)。地下水中銅、砷、鎘、鎳、石油烴(C10-C40)和動植物油類有不同程度的檢出,但檢測結果均未超過目標地塊對應的風險篩選值。
(6)由于渾濁度、pH不屬于本場地的特征污染物,并且也沒有列入《地下水污染健康風險評估工作指南(試行)》附錄H)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因此本次調查不再對其進行風險評估。
綜上所述,目標地塊土壤和地下水的人體健康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不屬于污染地塊,該地塊可以作為R2(二類居住用地)、C2(商業金融業用地)、C3(文化娛樂用地)及S1(城市道路用地)再開發利用。
東莞市松山湖創意生活城城市更新項目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報告的公示